截至11月22日19时,在岸市场人民币(7.1539, 0.0104, 0.15%)对美元汇率在7.1520附近波动,意味着自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累计涨幅接近1700个基点。

  这一大幅上涨对许多外贸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出口企业承认,由于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他们的结汇金额在11月相较于以往有所减少。然而,由于这些企业之前签订了远期外汇掉期合约,使得他们在进行出口外汇收款结汇时仍然能够保持在一个较好的价格,从而保证了企业的营收和利润相对稳健。

人民币骤然飙涨,企业竟然很淡定?

  相对应的是,许多进口企业坦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确实降低了他们的购汇支出。但他们也指出,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双向大幅波动,他们仍然倾向于通过人民币期权和远期外汇掉期合约来锁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购汇价格。这样既能减少企业额外的购汇开支,又能确保企业能够保持相对稳健的经营。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国家外汇管理局积极发展外汇市场的服务功能,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和全覆盖服务体系,以帮助众多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在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的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分别超过了3.3万家和2.7万家。企业的外汇套保率也从2016年的13%提升至2022年的24%。

  一位股份制银行跨境业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外汇套保方案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大起大落对他们经营稳健性的冲击正在逐渐减弱。

  他表示:“尽管自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飙涨,但跟风结汇止损的出口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急于购汇降本的进口企业也不如以往那么多。这使得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明显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骤然飙涨,不少长期投资机构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幅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的同时,也悄悄增加了对人民币汇率的对冲操作。相比之下,大多数对冲基金似乎对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抱有信心,因此没有进行任何汇率风险的对冲操作。